作者: 李艷粉;武霈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4-03-14 09:12
□記者 李艷粉 武霈
“糧食還能作畫?太美了!”“會不會生蟲發芽?你是怎么處理的?”“這幅畫用的哪些糧食?多長時間能做好?”……
當地時間3月7日,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舊金山,“美美與共 好客山東”文化旅游推介活動舉行,眾多齊魯元素交相輝映,為當地民眾帶來一場來自中國齊魯大地的文旅盛宴。其中,來自菏澤的東明糧畫制作技藝,作為山東省非遺代表性項目走出國門,大放異彩,糧畫作品精美奇特,引起眾人駐足圍觀。
非遺“出海”,在菏澤并非首次。近年來,菏澤不斷探索非遺文化創新發展“密碼”,激發非遺創新活力,讓文化遺產進一步“活起來”。東明糧畫、曹州面塑、巨野工筆牡丹花、菏澤根雕……“非遺熱”蔚然成風,不僅助推傳統文化“揚帆出海”,更成為引領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時尚。
此次中美文旅交流,來自山東省的東明糧畫、濰坊風箏、萊西木偶、魯班鎖、木版年畫、濟南剪紙、社火臉譜等7個非遺項目精彩亮相,各具魅力。
作為來自菏澤的非遺項目,為更好地展示宣傳東明糧畫,傳承人韓國瑞為本次活動精心準備,特別設計準備了奇妙有趣的糧畫手工沉浸式體驗環節,吸引賓客們忍不住一試身手。在韓國瑞的悉心指導下,不論是男女老少,都可以短時間順利完成一個個糧畫小作品,這使他們感到非常開心,一下子喜歡上了這門獨特的糧畫藝術,紛紛與韓國瑞合影留念,并互相留下聯系方式,希望以后加強聯系,開展更多交流與合作。
非遺“出海”,不僅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,也塑造了一個更有吸引力的中國形象。
3月8日晚,東明糧畫等7項非遺項目受邀去舊金山唐人街參加了2024華埠美食節活動,讓當地民眾近距離感受齊魯非遺的魅力,再次引起轟動。舊金山市長布里德親臨唐人街觀看,與東明糧畫等非遺傳承人交流合影,感謝山東非遺展演團給舊金山帶來的中國齊魯文旅盛宴。
這不是“東明糧畫”首次“出海”。
據韓國瑞介紹,2019年9月,他第一次受邀到舊金山參加文化交流活動,當時就很受歡迎,結識了很多喜歡東明糧畫的朋友。他們至今一直保持著聯系。
“這次我又來到舊金山,非常開心、感動,也特別驕傲、自豪:一是重逢老朋友,他鄉遇故知;二是結識新朋友,又收洋徒弟,不但使東明糧畫藝術的‘種子’在舊金山逐漸生根發芽,在更多美國和華人青少年的手中得以薪火相傳,而且架起了山東和舊金山交流合作的‘連心橋’,為中美兩國的友好往來貢獻自己的力量。”韓國瑞說。
曹州面塑“出海”又“出圈”
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“非遺出海”正成為世界認知菏澤、與菏澤交流、做好菏澤城市形象對外傳播的重要窗口。與“東明糧畫”一樣,“曹州面塑”也多次走出國門,“破圈”傳播,成為菏澤的靚麗名片。
曹州面塑起源于菏澤魯西新區馬嶺崗鎮穆李村,有“天下面塑出穆李”之稱,做工精巧,形象逼真,極富有觀賞、收藏價值,是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珍品。
時振山是來自馬嶺崗鎮的面塑藝術大師。他自幼學藝,60多年從一而終,不僅把面塑技藝做到爐火純青,更致力于面塑藝術的傳播推介,讓曹州面塑在大洋彼岸落地生花,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。
在美國,每到中國傳統節日,時振山都受邀參加慶典活動,進行面塑表演,與剪紙、泥塑、糖畫等民間藝術一起,讓美國各界更多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。
據了解,時振山在美國陸續收了十幾個“洋徒弟”,向他們傳授面塑技藝。在他的努力下,這些“洋徒弟”在面塑技藝上都有了一定的功底,并分別在美國西雅圖、紐約、芝加哥等地發展面塑事業。如今,時振山的面塑作品在洛杉磯越來越受當地人的熱捧,不少人為了得到時振山的面塑作品,提前到其家中預定。
隨著我市對非遺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和個性化定制,曹州面塑不僅多次“揚帆出海”,也在悄然“出圈”。走讀山東“感知菏澤”是我市講好菏澤故事、展示菏澤城市形象的特色活動。依托該活動,我市多次邀請外國友人零距離體驗,多形式滿足受眾對菏澤非遺文化需求,講好菏澤非遺故事。
為讓國際友人感受非遺魅力,活動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陳素景進行精彩創作、現場指導。體驗活動中,捏、搓、揉、按,十指翻花,在她手中,五顏六色的面團很快成型,一個個逼真的人物、嬌艷欲滴的鮮花、栩栩如生的動物,相繼誕生。“‘感知菏澤’活動很有意義,原來面塑是這樣制作的。這讓我對非遺文化有了更加立體的認識和了解。”來自德國的國際友人烏維被非遺面塑“圈粉”。
走出國門,指尖技藝成為“指尖經濟”
非遺的魅力源自歷史悠久,非遺的活力在于傳承創新。在非遺走向世界的過程中,菏澤正嘗試推動非遺的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踩準海外消費的熱潮,讓時尚、多樣的非遺產品走出國門。
作為傳統雕刻藝術,根雕不僅是民間技藝,更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近年來,隨著菏澤林木產業的快速發展和非遺技藝的不斷傳承創新,菏澤根雕作品也在頻頻“出圈”,更作為“網紅產品”銷售到海外平臺。
“傳統老手藝只有不斷創新,才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,才能更好地轉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和服務。”來自單縣的根雕手工藝人高學東說。
出身于木匠世家的高學東,鉆研雕刻藝術近三十載。在傳承技藝時,他不斷開拓創新,融入了更多菏澤元素和文化元素,將歷史文化與雕刻技藝巧妙結合,大力挖掘制作了具有中國特色魅力、具有吉祥寓意題材的作品,以牡丹元素為主題的“如意花開”、以荷花為主題的“和和美美”和“殘荷挺立”,都別具特色。
為了將傳統手工藝資源轉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和服務,高學東開通了線上淘寶、抖店,以雕刻手法精干、創意新穎、誠實守信深受消費者信任,更被邀請加入海外平臺。如今,他手工雕刻、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國風發簪、手把件、擺件,以海外平臺為依托走出國門遠銷韓國、日本、泰國、菲律賓,為中國文化輸出增光添彩。
“像這種實用、美觀且寓意豐富的木簪,越來越為海內外人士所喜愛,平均每支簪子價格在300元左右,月銷售額在4到5萬元。在國外,這種以中國特色文化設計、傳統技藝技法制作的工藝品,深受歡迎。”高學東說,隨著根雕藝術的社會效益、經濟效益日趨顯著,根雕藝術作品成了饋贈國際友人、親朋好友的貴重禮物,為中國文化輸出、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。
據了解,作為文化大市,菏澤一直致力于挖掘非遺和民間工藝的時代價值、文化價值、社會價值,推動項目產業融合,實現非遺為旅游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、旅游為非遺活態傳承培土護根。尤其是近幾年,全市手造企業、非遺工坊蓬勃發展,讓“指尖技藝”成為“指尖經濟”,將非遺資源轉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和服務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能量。